钟灵毓秀话潍坊马耳山探幽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02.html

本篇文章关键词:

旅游,八喜旅游,山东乡村旅游,山东周边游,景点门票预定,国内游,出境游,旅游目的地营销,山东旅游,周边游旅游网,乡村游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马耳山探幽

秦野风

01

很早就知道马耳山。

那时我还在老家诸城读书,远远看到城南有一座像马耳朵的山,一时兴起,曾在一个周日的下午约同学骑单车一起去爬山。可走了一程又一程,本来看着很近的山却怎么也接近不了,因怕误了第二天的课,我们只好半途而返。回来后才从别的同学口中知道那座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山叫——马耳山。

从此,便记住了这座山的名字。

后来,我又在不少古籍中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都曾用生花妙笔为马耳山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宋朝密州太守苏轼深爱马耳山,知密州二年多,曾多次畅游马耳山,马耳山那挺拔的雄姿,不易被湮灭的倔强气势,给了苏轼以莫大的启发和鼓舞,他在密州时的作品中多次提到马耳山:

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把大雪封山飞积盈尺而双尖犹耸峙的马耳山比拟成了展露雄姿的“俊才”。这不仅是对马耳山的赞美,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抒情和言志。

明朝诗人刘敬只是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马耳山,便立即被它所吸引,用充满浪漫色彩的笔写下了:

地蟠万斛雩泉涌,云驾双尖马耳来

他将双尖耸峙的马耳山比作了驮云奔腾的“骏马”。

而清朝的宫去矜更超然洒脱,他竟要敬献苏东坡一杯酒,同观马耳山:

双尖马耳浑无恙,遥为坡公酹一桮

近代诗人臧克家是马耳山北面的臧家庄人,他在北京时常想起故乡的马耳山来:

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

这首写马耳山的诗作中充满了游子无尽的乡情和眷恋。

再列举下去就有点“掉书袋”的味道了,我深感兴趣的是,在这么多崇山峻岭中,马耳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人墨客的厚爱?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很可能是这里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据史料记载,马耳山北麓曾有永隆寺、石龙寺、慈云庵等古刹,当年都非常兴盛。佛教在此传经,使马耳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最能使那些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早在商朝时,姜尚曾在此隐居垂钓,等待周文王的到来。现存有钓鱼台,山下也有一个叫尚庄的村落,传说是姜尚的后裔。后来,马耳山又接纳了一个避难的帝王,他是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刘秀被王莽打败后逃进马耳山中,当他在树丛中穿行时,被一棵树划破了龙袍,他随口说了句:"不要挂我的龙袍!"接着那棵本来刺上带钩的荆棘便没了钩,再也不挂龙袍了。刘秀在山中避难的住所就是慈云庵,又叫尼姑庵。这般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魅力。

当然,还会有其他的可能。

但是在我看来,首要条件还是它的自然风景。如果风景不好,佛教寺院不会竞相在这里筑建,来过再多的历史名人也不会叫人过多留恋。

那么,且让我们进山去。

02

从诸城城区向南行50多里地,当那两只“马耳朵”越来越清晰一转眼又看不见时,马耳山已在眼前了。

一过山前那个叫桥上的小山村,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了,一时涌动出无数奇丽的山石,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沿山势垂直分布着赤松、柏树、枰柳、月麻栎、柞树、茶树、银杏、板栗、甜柿、刺槐等,其间还飘着野草莓、迎春花淡淡的香味,挥之不去,大片绿色的海洋一下子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经仙人台、东坡亭、永隆寺、钓鱼台、齐长城遗址,一直到太公祠下的太公泉,车便不能再往上开了,前面是新修的攀山石阶。从太公泉拾级而上,数百步便是太公祠,祠内的“姜太公”正展开封神榜在封神呢。过了太公祠已无石阶,但鸟鸣声渐多了,各种声腔调门细细地搭配着,这边一声“布谷”,那边一声“唧唧”,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幽来。有喜鹊、布谷鸟、啄木鸟、鹰、斑鸠等鸟类。在这欢愉的鸟鸣声中,人的脚步、心情也轻松多了。站在马耳山的谷岙里,听着鸟鸣声,只觉得山谷抱着你,你又抱着山谷,都抱得那么紧密……

谷岙左上方有一洞,曰狼仙洞。洞前有一大一小两株树,树下有动物留下的梅花般的脚印,洞内有一亮光,是从山顶缝隙漏下的日光。传说有一猎人在此洞口发现一只狼,便开枪将它打死了。第二天他又发现一只,便再次射杀了它。到第三天他又来杀狼时,突然听到一个老人的声音:“你打一两只就行了,还没完没了。”那猎人听后弃枪而逃,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传说归传说,但山中确实有狼,还有狐狸、獾、七彩山鸡、鼷鼠呢,它们经常出没于丛林之中。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从狼仙洞向南便是直插云霄的凌云峰,远远望去,云翻峰涌,确实是大千气象,峰顶凹凸不平处似一刺猬,被称作“猬仙望月”,远望惟妙惟肖。而整个凌云峰正以泰山压顶之势挤压过来,陡峭的山崖,如刀劈斧砍一般,叫人望而生畏,禁不住会对造物主的神奇手笔大为感叹!

崖下有一滴水洞,常年从崖上往下滴水,从未间断过,被人唤作“滴水观音”,洞前还修了尊滴水观音像呢。

由于再往前便是峭壁,我们只好顺原路下山,午后再寻东路上山探幽了。

下山时,我才发现所走的山路,离最高处的望海楼还有一多半的路程,许许多多的景点,我们根本还没有走到呢。

03

东路是沿山脊修筑的一条山道,一路上有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望岳龟、菩萨顶、望海楼、凌云峰等景,而到达山腰的观景台就能看清凌云峰和滴水洞了。

但过了观景台,石阶便没了,山道越来越陡,几乎是直上直下的。这时宁静也越来越纯,长长的山道上很难见到人,我们在一次次低头曲膝攀爬时,却绝不会寂寞,耳畔一直有山风、松涛和鸟鸣响个不停呢。前面就是鹰居崖,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排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又石片棱棱怒起,阻住去路。攀援而上,至绝顶处忽然柳暗花明,一小径由鹰居崖上方的“迎客松”直达山顶的望岳龟,曲折而上,豁然开朗,如另辟一寰界:但见山外有山,峰峦叠嶂,马耳山如一匹骏马横亘东西,气势磅礴;南部的茁山、寨山、七泉山、石人山绵延起伏;北部的常山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丘陵,层叠交错;金水河、丽人河像飘带一样,秀色可人;齐长城遗址蜿蜒于群山之巅,城址隆起,古迹显然。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在菩萨顶上的望海楼海拔高达.8米,是诸城境内的最高建筑物,有索道通往东南面的风磨口。从望岳龟到菩萨顶,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行刀背,即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石壁下有一山道,通往崖下滴水洞,滴水洞就在凌云峰悬崖腰间,洞内石壁上泉水常年滴落,敲击着岩石如同弹奏钢琴,洞前塑有一白色的滴水观音,水自洞内溢出再从观音脚下流淌到山涧,抬眼望去,凌云峰在丛峰环待下,直插云端,颇有壮志凌云气势,形成了一线天、鬼见愁等山势,风光秀丽。

当低头再寻往涧下流淌的泉水时,顿觉摇摇欲坠,毛骨悚然!而刚才在山腰停留过的观景台又成了眼中的风景。

转至凌云峰西侧,两只“马耳朵”突然冒了出来,就像捉迷藏一样,在爬山过程中一直不见它的影子,就在让人有些失望时,它却自己跳了出来:马耳山的“马耳朵”真的到了!

这是两个相邻高耸的山峰,它们舒舒展展地立在马耳山上面,像大山的一对有灵性的“耳朵”,时而竖耳倾听仙人洞内的动静,时而软软地在白云中躺一会儿,形成了诸城八大胜景之一的“马耳腰云”,甚是瑰丽,它那悠闲的模样,让人好不羡慕。

山风开始大了一些,顺西边的“龙脊”下山,一路上有情侣松、天外来客、观耳亭、雹子石等景。据马耳山风景区的王家增先生讲,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雹子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有一次,敌后武工队和桥上村的老面姓被扫荡的日本鬼子包围在了马耳山中,正在这危急时刻,马耳山上突然飘来一大片云彩,给双尖“戴了帽”,霎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天上下起冰雹,直到将扫荡的日本鬼子砸跑,才停下来,保护了武工队和老百姓。事后,人们发现龙脊上多了一块块圆如冰雹的大石头,便认为是打日本鬼子遗留下来的,于是把它们叫做雹子石,以作纪念。

▲摄影:王绪波图片来源

齐鲁微报刊

下山后,再转到东南边的山脚下去看黑龙潭瀑布,一峰峰转过去,山啊、云啊,树啊,一切突然变得更加可观了。原来是山上泻下来的水在凑热闹,它在山岩上欢快地跑来跑去,贴着山石幽幽地流,欢欢地溅,流到山脚便汇成了黑龙潭。黑龙潭虽不大,却给整个山谷带来了一种不见风的凉爽。相传涓水之滨的龙骨涧居住着一善良的白龙家族,与当地老百姓和平相处,还经常普降甘露解除旱灾,百姓甚为敬仰,不料有一凶恶的黑龙悍然入侵,欲夺龙涧福地。在人们的协助下,白龙打败了黑龙,黑龙逃到马耳山阴,悔过变好,效法白龙善行,终于解脱,取得了人们信任,人们便把它居住的地方叫黑龙潭。

黑龙潭的来历虽是传说,但有了水声,便引来了虫叫,唤来了鸟鸣,整座山便有了神话传说中的灵性!

面对这有了灵性的大山,我逮不到一丝遣词造句的空间,猛然想起黄庭坚的两句诗来:

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

是的,马耳山有美景,有诗文,有传说,有祠庙,文化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融入了山水,难怪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对它垂青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huiguanyina.com/dycf/10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